“包邮区”楼市都在回暖,上海正稳步回温

保定楼市发布 2020-03-26 09:53:37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3月份的前三周,上海新建商品房成交量走出一条平缓的曲线。根据上海链家市场研究部监控数据,从3月2日至3月22日以来的三个星期,全市一手房成交量分别是391套、445套和481套。

来源;界面新闻 记者 | 马一凡

复工复产后,上海楼市缓慢回温,但至今未出现明显反弹,3月小阳春行情不再。

相比周边长三角二线城市楼市回暖,作为一线城市的上海却没有迎来一波上扬,业内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这主要由于上海已连续10周没有新盘开盘,且购房政策、人才政策没有任何松动。

3月份的前三周,上海新建商品房成交量走出一条平缓的曲线。根据上海链家市场研究部监控数据,从3月2日至3月22日以来的三个星期,全市一手房成交量分别是391套、445套和481套。

具体来看,3月排名前列周市场尚未恢复,成交套数环比甚至下降32%,成交金额环比下降35%;到了第二周才略有上涨,成交套数环比增长14%;而第三周成交量增幅又放缓。

“现在上海楼市的状态只能被称为‘回温’,暂时暖不起来。”中原地产资深市场分析师卢文曦对界面新闻表示,最近一周是春节以来上海成交量较好的一个礼拜,成交面积约8.6万平方米,只回到上海过去正常周成交量的一半左右。

卢文曦认为,新房成交量无法提升,主要是因为没有供应,“连续10周没有新开盘,这在历史上是没有过的”。而存量房的去化并不好,春节前卖不动的楼盘,现在依然卖不动。

少有能提振市场信心的消息来自于豪宅市场——绿地海珀外滩作为疫情影响下上海排名前列开启线上认筹的项目,最终认筹率超过了160%。

上海链家市场研究部资深分析师杨雨蕾认为,该项目的成功认筹,或表明连续2个多月上海新增供应为零的状态将开始松动,后续新盘发售有望逐步进入启动状态,或将有助于新房市场成交的恢复。

卢文曦则认为,线上认筹的不确定性较高,不能代表最终销售情况。不可否认的是,如果豪宅项目数据漂亮,会对市场有提振作用,目前国际市场的大波动,会带动高端客户进行资产配置,进而利好于上海豪宅市场。

但上海的豪宅市场和刚需市场实质是割裂的。豪宅盘的热销无法代表上海整体楼市,“目前所有刚需盘的销售都没有明显反弹”。

比起一手房市场,上海二手房成交量有较大提升。卢文曦表示,上周上海二手房成交套数超过3000套,而再前一周仅有2000多套。

“目前新增挂牌数据恢复得很好,上周新增一万左右,接近去年平均1.1-1.2万的新增量。”卢文曦认为,二手房市场难以恢复到疫情以前的主因是中介带看仍受限制,对二手房成交量形成了严重制约。

针对住宅小区恢复中介带看,上海市房地产经纪行业协会此前发布通知,明确了房地产经纪人员与客户进入住宅小区勘验、查看、交接房屋的注意事项,包括出示绿色“随申码”、工作证件,做好疫情防控信息登记、配合测体温、佩戴口罩等。

即使这样,现阶段上海大部分小区还实行着封闭式的管理,中介带看仍需要时间才能完全恢复。

疫情发生后,业内普遍预测一线城市房产将会更加保值增值,或许将率先迎来楼市回暖。不过从长三角的情况看,上海周边的二线城市热度已超过上海。

苏州近期多个刚需盘都出现开盘即售罄的火爆场面;南京3月份的一二手房销售数据都接近去年同期水平,区域限价红线也在被打破;杭州近日又再度诞生“万人摇”楼盘。

楼市表现差异背后,这些二线城市和上海较大的不同在于政策面的松紧——近期杭州、南京、苏州都出台了重磅人才新政,而这些涉及人才的政策普遍能鼓励楼市消费。

比如杭州专门出台了服务保障“抓防控、促发展”、落实“人才生态37条”的有关补充意见,其中提出,提高高层次人才购房补贴,给予A类先进人才“一人一议”较高800万元购房补贴;B、C、D类人才分别给予200 万元、150 万元、100 万元购房补贴等。

苏州3月20日出台的人才新政提出,本科学历(年龄不超过45周岁)可以直接落户,无需社保;大专(年龄不超过35周岁)连续6个月社保就可以落户;适用于苏州大市行政区域,含各县市。

这项政策将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执行,这意味着所有符合年龄要求的本科和大专毕业生,都更容易在苏州买到房,更多人也成为了购房潜在客户。

南京浦口区也于3月20日发布《2020年浦口区人才购买商品住房实施细则》文件,根据文件内容,自主创业的非南京户籍大专生,也有购买人才房的机会。

相比周边城市五花八门的稳楼市政策出台,上海的楼市调控政策仍然没有松动迹象,房票门槛非常高。

卢文曦认为,总体来说大家对上海楼市还是乐观的,近期售楼处看房者明显增加,买家心态较为平稳,只要市场恢复供应,未来周成交量恢复到10万平方米以上不成问题。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