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若坚持高负债之路将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保定楼市发布 2018-11-22 09:05:47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高负债的确能够帮助房企“变更大”,但是也会成为房企“活下去”的致命阻碍,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高负债的确能够帮助房企“变更大”,但是也会成为房企“活下去”的致命阻碍,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据媒体报道,多家房地产龙头企业拿地速度均放缓。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各自的负债率已经处于较高的水平。通过分析各家主要房企的年报发现,根据2017的房企排名,前十名的房企平均净负债率达到90.3%,前10名到30名净负债率则达到131.67%的高位,而前30名到200名负债率均在100%以上,50名到100名的净负债率甚至高于140%。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即使是在政策调控时期,我国房地产的运营模式依旧是“高杠杆+高收益”。事实上,在前几年楼市最红火的时候,加杠杆的房企都取得了高速的发展。此前,宏观经济形势上升势头迅猛,同时没有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羁绊”,楼市成为各大金融机构的“香饽饽”。房企通过银行贷款等多种或直接或间接的融资方式,积攒大量的资金大肆拿地,并且借由“高周转”的方式迅速将资金回笼赚得盆满钵满。

如今,高房价几成“过街之鼠”,楼市调控使得投机性购房现象得到遏制。与此同时,普通居民(购房者)、银行基本上都因房地产而背负较高的负债或杠杆率,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压力落在每一个经济主体身上。于是,房企的高负债策略终于要玩不转了。

从现实角度来说,房企负债策略或已经无法延续。受到整体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银行不良贷款率有上升的压力,出于财务安全和经营需要,银行会收缩对房企的贷款额度。楼市价格不稳定,宏观政策的调控,使得银行给房企贷款变得更加审慎。

更致命的是,很多地方政府明确要求房企必须用自有资金拿地,这就导致房企 “空手套白狼”的梦想落空,无法在拿地之前进行前端融资。所以说,现实角度已经显示出房企的高负债策略难以延续。

从未来角度以及房企自身发展来看,为了让自己生存下来,房企无法再借用高负债生存下去。此前,房企较高的负债并没有得到重视,是因为其公司现金流能够保证还款能力,项目都可以获利,而如今现实早已不那么美好。

在房价保持稳定的同时,如果地价保持上涨,将会导致房企的成本显著上升,利润空间被压缩。再加上原有投机性需求有所减少,住房的整体需求下降,房企的资金回笼速度就会变慢,原有的高负债转变成了房企难以摆脱的累赘。

当前的房地产市场,房企的策略从原有“变更大”演变为“活下去”。当初借用高负债、高杠杆疯狂攻城略地、扩大商业版图的方式,让他们背上“重资产”的沉重压力。原先的“高负债”意味着“高利润”,而现在的“高负债”意味着“高风险”。

如同当初带领诺基亚登上神坛的塞班一样,也正是其让诺基亚安于现状不思创新,在先进时期迅速被市场淘汰。当前的高负债对于房企来说同样如此,此前建立了赫赫战功,但是并不意味着还能适应如今的形势。巨额的资金成本,低迷的项目盈利能力等,都在昭示一个事实,房企若坚持高负债之路,将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所以,无论从现实情况还是从未来来看,房企的高负债策略都将无法延续。它的确能够帮助房企“变更大”,但是也会成为房企“活下去”的致命阻碍,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因此,房企必须从自身做起,刮骨疗毒,逐渐摆脱重资产高负债的压力。要降低企业杠杆,放弃用加杠杆来促进住房销售的类似“饮鸩止渴”的方法,减少囤地囤房,合理处理土地存量,让自己在这场房地产转型中更好地“活下去”。

作者:盘和林(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来源:新京报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