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丨历史上的首开集团与北京外城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历史上的“内九外七”十六座城门
明清时期的北京城门是内九外五中间四,还有东西二座便门。上面这张地图城墙是完整的,城里的道路、胡同都很清楚。
“外七”是指东城墙上的七座城门,按顺时针方向,分别是东便门、广渠门;南城墙上的左安门、永定门、右安门;西城墙上的广安门和西便门。
外城当时在劲松和白纸坊都没有开口。
西侧为内城东南角楼,东西城墙下设水关,东便门瓮城为半圆形,城外是大通桥。
南外二环12座立交桥与首开集团有关联
1990年前后,北京实施了“两厢”工程,改造了西、南、东护城河的同时,将东二环路、西二环路分别由东便门、西便门向南延伸。接着,挥师“南厢”,进行新南二环路的建设。东厢、西厢、新南二环路建成后,北京市对北二环以及西二环的原有路段进行改造,与东二环相接,使之成为一条完整的二环路。
南外二环立交桥由东向西排列:东便门桥、广渠门桥、光明桥、左安门桥、玉蜓桥、景泰桥、永定门桥、陶然桥、开阳桥、右安门桥、菜户营桥、白纸坊桥、广安门桥、天宁寺桥、西便门桥。共十五座桥,其中十二座桥与首开集团的前身——城开集团有关联。下面,也就从东向西依次做个简单的回顾。
01东便门外:也曾水乡泽国、城楼巍峨
1901年,东便门西水关,内外城结合处,内城东南角楼。
明清两朝,东便门之外跨河有大通桥,护城河与通惠河水面宽阔,有漕运码头和游船码头,从南方由大运河运来的货物,在此转运至京城各仓廪。护城河上舟楫往来,画舫林立,一派水乡泽国景象。而且城楼巍峨,城墙伟岸,沿河一带郁郁葱葱,楼影、树影、船影,争相辉映,琼楼玉宇,美景连连。昔日的胜景从老照片里清晰可见。
站在大通桥东的河岸边向西眺望,近有东便门、大通桥拱卫;远有角楼、碉楼耸立;内外城墙错落有致,城下河水碧波荡漾,楫橹穿梭;天空瓦蓝,白云飞渡,彰显着旧京城垣城楼建筑艺术的辉煌。
东便门内没有贯穿外城南北的笔直通衢,城门也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是它瓮城箭楼外的护城河桥——大通桥却是鼎鼎大名,独树一帜,而功用也是京城水系里执牛耳的一座桥梁。名气当与正阳三头桥齐名,作用更是无以匹敌。
京杭大运河北京段(大通桥至通州)即通惠河,而北京护城河与通惠河的分野就在大通桥,也是大运河的终点。此桥为三孔闸桥,闸门就设于桥洞西侧,可调节内外水位,这就是通惠河上五个闸口的头道闸。桥洞是拱形的,桥墩是尖形的,以利分水,在四个桥墩的侧壁,有垂立的石槽,可以在石槽间插入木方子挡水。从桥北东侧岸边南望,桥南正对东便门,可见箭楼一角,近处为镇水兽趴蝮。
1874年,内城东南角楼东南面,北侧高出城墙的建筑是外城东段北垣与内城东垣结合部的碉楼(直接与内城墙结合)
1913-1915,东便门箭楼北面(城外,在大通桥面正中向南拍摄)。当时已经进入民国,桥头商铺都挂上了五色旗。
1921年,东便门城楼北面-瓮城内,在箭楼上南侧偏东拍摄,城楼外侧过木方门上方镶嵌“东便门”石门匾 。
东便门角楼。开发集团在开发建设崇文门东小区时,将遗址城墙南侧居民拆迁,把这段护城河盖上,使前三门道路与东二环相接。
02广渠门:见证清政府从兴到衰全过程
广渠门是北京外城城墙东侧的少有一座城门,曾称大通桥门,又称沙窝门。根据“广”的释义,推测“广渠”的意思应是宽广的大渠,可能寓意着“通畅顺达”。北侧为通惠河。广渠门是老北京城门中比较简朴的一个,建于明朝的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5年),主要包括广渠门城楼、箭楼和瓮城,与北京外城西侧广安门相对称。
1629年11月,皇太极率领八旗军进军北京,次年1月3日,兵临北京城下,“烽火遍京郊”,八旗军几万人,进攻广渠门,督师袁崇焕闻讯率领九千骑兵直奔京师,与清军大战于广渠门外,袁崇焕冲锋在前,身中数箭,由上午巳时战到下午酉时,大战十小时,击退了八旗军。
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了天津、杨村、通州后,直逼北京,由于朝阳门守军较多,多次攻城不下,于是便从守备较弱的广渠门、东直门进攻。当时,由于兵力不足,清政府把年岁较大的旗兵都编入守城队伍。这些人平日是只吃皇粮不当差,养尊处优,大敌当前,也是有心御敌而力不从心,有的还有吸毒的嗜好,这样的军队守城,结果可想而知。
历史就是这样巧合,270年间前后发生在广渠门的两次战役,见证了满清政府从兴到衰的全过程。
图为广渠门,广渠门是老北京城门中比较简朴的一个,建于明朝的嘉靖三十ニ年(公元1555年),主要包括广渠门城楼、箭楼和瓮城,与北京外城西侧广安门相对称。
03光明桥:原本只有座小木桥
1960年左右,这里只有座小木桥,1975年,劲松居住区开始征地拆迁,统建办公室分二批征地,从东三环一直到东二环护城河。护城河西边原有北京军区空军营房和居民。城市开发集团把北空和居民拆迁,使光明桥得以建成。
04左安门桥:完全由城开集团负责拆迁
京津高速公路目前是接到东南三环,按规划是直通东南二环,对景就是左安门角楼。
20世纪30年代,左安门箭楼被率先拆除;1953年,瓮城、城楼和箭楼城台被相继拆除。至于城砖的去处,1958年的一份文件提供了线索,其中说:“外城城墙是没有什么历史文物价值足资保留的,各区都在填垫坑洼,修浚明沟,要土源和城砖。”
05玉蜓桥:如蜻蜓展翅
玉蜓立交桥位于北京市南二环路与东蒲路相交处,连续跨越二环路、京广和京山铁路、护城河以及北滨河路,系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行的3层变形苜蓿叶型互通式立交。
玉蜓桥区全部在北京城市开发总公司的征地范围内,早在统建时期(1978年)就征用了蒲黄榆居住区,随后(1984年)征用方庄居住区。由于铁路的原因,立交桥像蜻蜓展翅,故名为“玉蜓桥”。
1993年10月31日,邓小平在张百发陪同下视察北京城市建设,这是在玉蜓桥上,背景是正在开发建设的方庄居住区。
06景泰桥:因景泰蓝厂得名
以前天坛公园南门没有过护城河的桥及到南边的道路。北京城市开发集团建设蒲黄榆居住区时,投资建设了过铁路的桥涵,随后修建南二环时建了过河桥,因南面有北京景泰蓝厂,随命名为“景泰桥”。
07
永定门:南部出入京城的通衢要道
永定门始建于公元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当时只修建了城门楼,嘉靖四十三年补建了瓮城。直到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永定门增建箭楼,重建瓮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永定门城楼重修,加高城台和城楼层顶,采用重檐歇山三滴水的楼阁式建筑,使用灰筒瓦、绿剪边,装饰以琉璃瓦脊兽。此时永定门已成外城之较大城门,又增建了箭楼,增建外城起因是为了加强北京防卫,称永定门寓意“永远安定”。至此,永定门工程才全部完成。
永定门,这是20世纪初在城外护城河南岸向北拍摄的永定门城楼、箭楼、瓮城。
二环路沿线少有复建完成的城楼。是明清北京外城城墙的正门位于北京中轴线上,于左安门和右安门中间,是北京外城城门中较大的一座,也是从南部出入京城的通衢要道。
08开阳桥:名称沿用千余年
北京开阳桥源自宋朝时期辽南京城(公元 938 年)。宋史记载,辽南京城设八座城门,东西南北四面城墙各设两座,自南城墙东侧城门顺时针计:开阳门、丹凤门、显西门、清晋门、通天门、拱辰门、安东门、迎春门。而开阳门朝南,“开阳”具有一开门就是南面向阳的意思。开阳桥和开阳路随之命名。今开阳桥所在位置即千年前开阳门位置附近。开阳城门虽已在金朝建金中都城池时不复存在,但由于历史沿袭,开阳路和开阳桥一直沿用至今。
开阳里居住区的开发建设由北京城市开发集团负责,正是这个居住区的建成,使开阳路、右安门外大街从南二环直通南三环。
09菜户营桥:当年的宫廷用菜集散中心
在明朝时,为御膳房嘉蔬属(即:御膳房蔬菜供应中心)所在地,是宫廷用菜的集散中心。四季均有各地进贡的贡菜在此周转,押运的官员也在此进行交割;因为交通运输的不便,直隶供应北京的蔬菜的菜农,也大多晚间在此休息后,第二日清晨,再到菜市口销售。久而久之,就有了菜户营的地名。
这是一座二环路上最为复杂而设计巧妙、气势恢宏的大型立交桥,建成于1991年。
10白纸坊桥 鼎盛时造纸作坊星罗棋布
白纸坊的造纸作坊,经历了明、清、民国,一直到解放前夕。其鼎盛时期,大小造纸作坊星罗棋布,随处可见。这里的居民大多都以造纸为生,市场上所售的豆儿纸,多为白纸坊手工业品。虽然白纸坊的祖师庙在旧北京城众多庙宇中名不见经传,但这庙里却供奉着中国历史上“四大发明”创始人之一蔡伦。“白纸坊”并不是一条街,也不是一条胡同,而是方圆十几里的一个地域。大致北起枣林街,南至南菜园,东起牛街,西至广安门南滨河路。
1975年,基建指挥部(统建办公室前身)在东部征用团结湖、劲松的农田,西南征用菜户营农田(白纸坊多指城内)。菜户营除用于前三门、西便门单位拆迁外,也建了些住宅(鸭子桥北里)。图上多层住宅就是统建所建。
11广安门:京城战略要道
图为广安门,广安门为外城少有向西开的门,与广渠门相对。1956年,广安门被以“年久失修、阻碍交通”的理由拆除。
广安门内大街是北京最古老的大街之一,比城门有名。远在唐代就是东西向街,称檀州街。
明时建广宁门,这里为广宁门大街,东段为菜市口大街。清时为避讳道光皇帝旻宁之名改为广安门,并把两段合并称广安门大街,延至民国。解放后称广安门内大街直至今日。此街是城里通向广外、卢沟桥、南方诸城市的重要通道。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一支、日寇入侵、部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城都经过此街。明清时期进京赶考的举人、商人、地方官员经此街进城,是京城战略要道。
城开集团对广安门内大街的拓宽,在右安门外居住区为宣武区提供了5万平方米的拆迁用房。
12西便门:统建办开发西便门东里
西便门航拍图。西便门东里是统建办公室1978年开发建设的。西侧是西便门内大街,北侧把护城河盖上,东南侧是西便门、天宁寺立交。
顺应改革开放的大潮,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城开集团对城市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我在这个集团工作近三十年,见证了北京城市的演变。现在人们多是怀念城墙、城门,同时又实实在在的享受着环路、立交、道路畅通带来的便利。每当我开车上南外二环,经过一座座立交桥,脑海里不断闪现当年“打通两厢、缓解中央”会战时,领导者的音容笑貌,建设者的奋力拼博。
来源:华润首开城市展厅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