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关于华润,那些你不知道的事(上篇)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时光倒流至上世纪30-40年代,华润以贸易为掩护,于民族危亡之际,穿越战火纷乱,为民族独立和新中国成立作出重要贡献。
1931年夏,陈云在上海交给秦邦礼两根金条,指示他以此做资本,以开店为掩护,为党提供战略物资。
1938年夏,杨廉安在香港维多利亚湾畔创办华润前身“联和行”,执行支援中共领导的抗日战争的秘密任务。
时维1946年秋,国共“和谈”破裂,“联和行”被赋予新的使命,一是打通海上运输,发展国外贸易,交流国内外物资;二是完成财政任务;三是培养对外贸易干部。
1947年9月,钱之光等抵达大连,建立“中华贸易公司”。与此同时,陈云批了1000吨粮食以及一些土特产和黄金让他们在香港采购物资。由于销售东北粮食,联和公司门庭若市。
1948年,杨廉安等把公司更名为“华润公司”。庞大商业帝国背后,红色背景指引着华润锐意进取。
1952年,华润公司被指定为中国各进出口公司在香港的总代理。
从前过往,皆为序章。华润14年的“党产”生涯结束,依靠两根金条起家、历经战争洗礼的华润,此时已成为一家拥有2000万美元资产的外贸重要企业。
1954年德信行、五丰行和深圳南洋贸易公司并入华润,公司进一步改组和扩大。今天华润之所以成为多元化企业,拥有众多从事不同行业的子公司,可以追溯到这些贸易组的成立。
从1962年起,华润承担内地供应香港鲜活冷冻商品“三趟快车”运作,为保障香港市场的鲜活食品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60年代初期,内地发生严重的粮食短缺,华润千方百计从加拿大等地采购粮食运往内地。
70年代初期,因第四次中东战争,香港发生了油荒,华润协助将内地国产石油输入香港市场。
1978年,华润首倡“三来一补”模式并大力推广,开启了香港制造业向内地产业转移的先河。
来源:华润首开城市展厅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