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资产管理公司新组合纾困出险房企 收并购或加快

保定楼市发布 2022-04-28 11:30:19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金融机构+AMC(资产管理公司)”这一重磅“混搭”阵容将成为救助出险房企(陷入流动性困难房企)的新方案。 4月25日,据媒体报道,金融监管部门召开会议向主要资产管理公司和18家银行针对其资产收并购等工作做出六项政策指导,包括放松并购的合规要求、开发贷和按揭支持等。 对此,中指研究院企业事业部研究负

“金融机构+AMC(资产管理公司)”这一重磅“混搭”阵容将成为救助出险房企(陷入流动性困难房企)的新方案。

4月25日,据媒体报道,金融监管部门召开会议向主要资产管理公司和18家银行针对其资产收并购等工作做出六项政策指导,包括放松并购的合规要求、开发贷和按揭支持等。

对此,中指研究院企业事业部研究负责人刘水也表示:“此次会议加大政策力度,支持出险房企项目收并购。比如,收并购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与关联方合作收购的不纳入重大关联交易,四证不全项目并购要求放松,这些支持政策将积极促进收购方对出险房企的项目进行收并购。”

六项支持政策,部分房企称“不知情”

4月25日,据媒体报道,金融监管部门召开会议向主要资产管理公司和18家银行提供了12家房企的清单,针对其资产收并购等工作做出六项政策指导。

上述12家房企包括中国恒大、世茂集团、融创中国、融信中国、佳兆业、中梁控股、中南建设、绿地控股、中国奥园、荣盛、阳光城、富力地产。这份清单为首批企业,后续还会动态调整。

据悉,这份清单涉及政策的其中一项,是收购对象范围共分为三类,一是可以收购2021年年底以前资产用途是土地价款的;二是可以收购集团2021年年底之前的关联方应收账款;三是可以收购金融机构暂未纳入不良的贷款。

另外五项政策涉及监管内容的调整,包括以上业务开展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以上业务资本金按照50%计量,同时支持开发贷,资金务必封闭管理;与关联方合作收购,不纳入重大关联交易;对这12家房企的四证不全项目并购、涉及并购贷款置换土地出让金项目等合规性要求有所放松;存量逾期补充增信后展期。

从政策指导内容来看,此次金融监管部门主要面向银行和全国性资产管理公司,而多数房企负责人对此内容并不知情。

新京报记者询问了世茂集团、绿地控股、融信中国、融创中国、中国奥园等多家清单上的房企,一部分房企表示“没有听说,没有参与会议”,另外一部分房企没有给与正面的回复。

在4月26日举办的业绩会上,中南建设总经理陈昱含对于上述会议内容公开回应称:“实际上,我们没有参加这个会议,不了解具体的情况。但我也听到有些同行去参加会议,具体的情况不是特别清楚。”

“金融机构+资产管理公司”阵容,支援力度如何?

对于上述会议中提及涉及贷款支持方面的政策,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此次会议对12家房企“四证不全”项目(“四证”即土地证、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预售证)、涉及并购贷款置换土地出让金项目等合规性要求有所放松。比如,要求开发贷全力支持房企,但是资金务必封闭管理。这一表述体现了对开发贷发放额度和规模方面的支持。此外,政策明确要保证按揭的发放。只有按揭工作顺利开展,房企的项目销售才会持续改善。而随着项目的销售数据改善,其后续资金状况就可以改善。

“有了收并购政策的支持,能消除收购方对项目收并购过程中的顾虑,一些项目收并购速度将加快,帮助出险房企加快项目出售,进而回笼资金,缓解资金困难,有助于房企恢复正常经营。同时,房企清单是动态调整的,根据房企债务情况,可以适时加入临近债务违约的房企,重点支持,从而将有效防范房企再发生债务违约。”刘水补充说。

新京报记者也注意到,目前,全国性资产管理公司正在接触的出险房企名单和上述会议名单一致。截至目前,中国信达、中国东方、中国华融和中国长城4家全国性资产管理公司已经接触包括中国恒大、融创中国、世茂集团、中国奥园、佳兆业等出险房企。

以中国奥园为例,在地方政府的牵线下,包括中国华融、中国长城、中国东方、中国信达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均与中国奥园洽谈,如果进展较为顺利,预计其位于福州、成都、珠海等一批项目将有望率先获得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一对一的纾困合作。

而作为江苏省南通市的上市房企,中南建设得到了当地政策的支持。近日,有市场消息称,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南通市政府、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分公司,在南通市成立100亿元专项企业纾困基金,帮助以中南集团为代表的优秀民营企业解决近期的现金流问题。对于纾困基金的情况,陈昱含在昨日召开的业绩会上并未正面回应。但她坦言:“中南建设作为大型民营上市企业,公司稳定不仅关乎当地财政税收,更关乎无数产业工人的就业和民生稳定问题,因此公司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帮扶。”

新京报记者 徐倩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