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首富十年迁徙,出售欧洲资产的李嘉诚并未“杀回来”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来源:排名前列财经 作者:马一凡
尽管2018年3月李嘉诚已经宣布退休,把他的商业帝国交给了大儿子李泽钜,自己担任起“长和系”的资深顾问,但长和系的一举一动,仍然让外界遐想这位93周岁老人在幕后如何运筹帷幄。
从新冠疫情爆发的2020年开始,李嘉诚家族陆续出售一批英国和欧洲其他地区资产,这不禁令人想起过去10年间李氏家族也出售了不少中国内地与香港的资产。一时间,“李嘉诚又要杀回来”的说法沸沸扬扬。
2015年,李嘉诚重组“长和系”,形成了目前以四个港股上市平台为主的版图,它们分别是长江和记(00001.HK)、长实集团(01113.HK)、电能实业(00006.HK)和长江基建(01038.HK)。其中长实集团的方向重点为房地产、飞机租赁和基建,长江和记则以零售、电讯、基建、能源、港口和投资等板块组成。
3月17日,长江和记和长实集团公布2021年年报,较新数据显示,长实集团的中国内地土地储备仍在继续下降,较上一财年再降400万平方呎,而且今年年初长实集团刚刚出售了旗下上海物业——世纪盛荟广场。而长江和记年报显示,尽管出售不少欧洲资产,其2021年收入中,欧洲市场占比高达55%,内地仅占10%。一系列数据说明,“抄底王”李嘉诚没有杀回中国内地。
在业绩公布之际,“长和系”现在的掌舵人李泽钜亦表示,长实作为跨国企业,不限制投资地区,只以回报为主要考虑。他没有正面回应对英国前景的看法,但表示在卖英国项目的同时,还会有新投资项目。
“华人首富”十年间被不断超越
从1999年起,李嘉诚一直稳坐中国香港首富之位,仅在2020年因疫情影响财富缩水,以10亿的差距输给李兆基,在第二的位置上待了一年。
2021年,李嘉诚财富猛增20%,夺回香港首富称号。而根据福布斯发布的2022中国香港富豪榜,在香港富豪们总财富缩水的情况下,李嘉诚过去一年财富增长6亿美元,以360亿美元继续蝉联首富宝座。
尽管香港富豪们的排位起伏不定,但93岁的李嘉诚、94岁的李兆基以及76岁的郑家纯,已经连续多年在香港富豪榜上霸榜前三。
不过,如果跳出香港这一方天地,就能发现这些年已垂暮的香港商界大佬,他们的财富与企业涨势缓慢,仅仅是守成而已。
2013年,是李嘉诚财富排名的较高点。那一年,全球有1426人上榜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李嘉诚以300亿美元排名第八,继续蝉联华人首富。当时中国内地首富是娃哈哈的宗庆后,在全球的排名是第86,与李嘉诚差距巨大。
出人意料的是,当时最富有的华人李嘉诚,突然开始大规模抛售香港与内地的资产。
排名前列财经不完全统计,2013年,李嘉诚相继出售香港天水围嘉湖银座商场、广州西城都荟广场、东方汇金中心,合计套现约181亿港元。
首富的买卖牵动了市场的敏感神经,一时间,关于李嘉诚从中国内地及香港撤资的传言四起。2013年11月,李嘉诚邀请了多家媒体来到自己能俯瞰维多利亚港全景的办公室,特意对“撤资”传言辟谣。采访次日,“说我撤资是一个大笑话”的标题出现在多个报纸的头版。
然而这次回应后不久,2014年,李嘉诚继续出手了南京国际金融中心大厦、港灯50%股权、长园集团股权、亚洲货柜码头60%股权、屈臣氏20%股权、北京盈科中心、上海盛邦国际大厦、重庆大都会、和记港陆71%股权等多个房地产资产及公司股权,共计套现约918亿港元。
短短两年时间,李嘉诚已经套现了一千多亿港元的资产,这与他本人的回应完全相悖。2015年,新华社旗下智库机构“瞭望智库”发表《别让李嘉诚跑了》的文章,称李嘉诚的商业帝国在中国内地欲上演金蝉脱壳之法,是“失守道义”的行为。
这一次,面对外界质疑,李嘉诚不再作回应,而是继续处置资产。接下来几年,包括上海陆家嘴世纪汇、香港中环中心、香港和富荟、北京罗斯福广场等都被一一出售。
在出售资产的同时,李嘉诚旗下的长和系公司,在内地的土地市场上几乎销声匿迹。在2011年以前,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每年都会吸纳一些内地的土地储备,2010年时还曾在上海、南京连拿“地王”,但自2012年5月份购入上海一块住宅用地之后,长和系便隐身了。
在李嘉诚缺席中国内地市场的这些年,他的财富增长十分缓慢。根据福布斯富豪榜,近十年间,两批内地富豪的财富相继超越李嘉诚。排名前列拨人是内地的房地产开发商,2015年万达集团王健林成为中国内地首富,2017年王健林身家超越李嘉诚,2019年,恒大许家印的财富超越李嘉诚。
第二拨人是科技新贵,2019年,马化腾、马云在福布斯富豪榜上超越李嘉诚。2021年,拼多多黄峥、字节跳动张一鸣、顺丰王卫、网易丁磊也都超越了那位曾经的华人首富。
从2013年到2022年,李嘉诚的财富仅从300亿美元增长到360亿美元,全球排名后退了30多位。现在的华人首富是农夫山泉钟睒睒,其700亿美元财富已经接近李嘉诚身家的两倍。
“西进欧洲”走得并不顺利
近十年都缺席了内地大发展的李嘉诚及其“长和系”,选择了西进欧洲,英国是核心重镇。
早在2010年,李嘉诚就尝试进军英国,先后以90.3亿美元、38.7亿美元收购英国电网与水务业务,2012年又耗资30.32亿美元收购英国管道燃气业务。随后,他还收购了1.6万个移动基站,直接或间接地掌握了英国25%的电力市场、30%的天然气市场、7%的供水市场和接近50%的电信市场。
2013年,和记黄埔的欧洲业务经营利润,史上首次超过在中国香港和中国内地的利润总和。李嘉诚在英国的投资版图涉及水务、电信、铁路车辆租赁、港口码头、机场、地产、金融市场业务等,是英国历史上较大的单一海外投资者。
2015年年初,“长和系”通过出售香港和内地资产已经套现一千多亿港元,同时和记黄埔公告称,将斥资约102.5亿英镑(当时约合956亿元人民币)收购英国第二大移动电信运营商O2UK,这是李嘉诚较大规模的海外并购案。
2019年,李嘉诚家族旗下长江实业斥资46亿(当时约合393亿元人民币)英镑全资收购了英国较大酒吧集团和酿酒厂Greene King(格林王),这是英国排名前列大酒吧运营商和酿酒商,在英国拥有超过3000家酒吧、餐厅和酒店。
长江和记(00001.HK)较新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该公司55%的收入都来自于欧洲市场,中国香港地区收入仅占12%,中国内地仅占10%。
但李嘉诚的“西进之路”走得并不顺利。比如与电信运营商O2UK的收购案,就迟迟不能落地,先是被英国反垄断机构竞争与市场部门审查,后又遭欧盟否决。
而花了近400亿人民币接盘的格林王酒吧,又因为爆发疫情的原因,接连亏损、关店和裁员。
根据长实集团(01113.HK)年报,疫情发生后英国间断实施封城令和营业限制,对英式酒馆业带来极大冲击,刚收购的格林王遭遇经营困难,2020年资产减值9.95亿港元,经营亏损34.62亿港元,2021年资产减值1.44亿港元,经营亏损5500万港元。由于连续两年录得亏损,经年终评估,格林王商誉减值港币20.05亿元。
在重金购买的英国资产大亏损之际,因为中国内地防疫见效和复工复产有序,长实集团凭借曾经在内地囤下的土储,反而获得了不错的物业销售收入,极大抵消了香港物业销售收益减少的负面影响。
套现后净负债率或低至0.3%
从新冠疫情爆发的2020年开始,李嘉诚家族陆续出售英国和欧洲的资产。
2020年11月,长和宣布以1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694亿元)出售其在欧洲市场的电信基础设施业务,包括欧洲6个国家的29100个通讯发射塔和业务权益,买方为欧洲较大无线基站运营商、西班牙无线通信基础设施运营商Cellnex Telecom。
2021年12月,长实集团所持有的瑞银集团伦敦总部大楼以约12.09亿英镑(约123.82亿港元)的价格出售给韩国国民年金公团和领盛投资管理。该项目是长实于2018年购入,三年半以来的总回报为约48亿港元,投资回报率达到45%。
而最近的一项潜在交易,是今年的3月4日有消息称由澳大利亚投行麦格理集团和全球私募巨头KKR牵头的财团正在与李嘉诚家族洽谈关于收购其旗下资产UK Power Networks的事宜。后者是英国较大的配电公司,估值高达150亿英镑(约合人民币1260亿元)。
这项资产是2010年时李嘉诚家族以57.7亿英镑的价格收购的,其中长江基建集团及电能实业分别持有40%股份,长实集团持有20%的股份。12年过去了,UK Power Networks升值接近两倍。
由于能源和基建领域能带来持续的稳定收入,因此备受养老金和主权财富基金的青睐,是近年来最热门的交易领域之一。
竞购方除了麦格理集团和KKR组成的财团、荷兰退休金机构APG、安大略省教师养老金计划委员会和加拿大养老金投资管理公司之外,甚至还有中国国家主权基金——中国投资公司。长和系公司3月4日在一份联合提交给香港证券交易所的文件中表示,未具名的各方已表示有兴趣收购其在UK Power Networks持有的部分或全部股份。
分析人士认为,英国脱欧后英镑贬值,加上疫情的冲击,英国经济萎缩,货币政策收紧,此外还有政客鼓吹将公用事业收归国有,近期的俄乌冲突又让欧洲经济的前景蒙上阴霾,这些因素可能促使李嘉诚出售英国资产。
在出售大批英国资产后,李嘉诚旗下公司持有充沛现金流。
长实集团3月17日发布的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年末,起净负债率为7.9%,集团手中持有大量现金。长江和记较新年报则显示,截至去年末其综合现金和可变现投资合共1613.6亿港元,净负债率为20.3%。
最近瑞银集团发布研究报告称,长实集团自去年6月出售多项资产后,净负债率可能已从去年6月的13.3%,大幅下降至如今只有0.3%。从双位数大幅下降至不足1%,在长实乃至港资历史上都是罕见的。瑞银认为,如长实集团能成功出售其价值150亿英镑的英国电力资产UKPowerNetwork20%的股权,或有300亿港元的净现金流。
李嘉诚这一次手握充足现金后,将投向何方?
尚未大手笔回归投资内地
近期有消息称李嘉诚杀回中国内地,先后拿下成都晶融汇、上海三林印象城等项目,一场资产大挪移又展开了。但实际上,这两项收购发生于2019年,交易金额并不大,2020年时李嘉诚旗下公司还继续卖出过成都项目,今年年初又将上海世纪盛荟广场卖给了希慎,这些买进卖出似乎并不能证明李嘉诚家族的投资趋势。
而在李嘉诚家族最熟悉的香港市场,他们确实早已杀回去了。在2016年一次拿地后,作为香港“四大家族”之一的李嘉诚家族,曾有整整两年没有在香港拿地。直至2018年,长实集团终于拿下一块价值百亿的土地,这是李氏家族7年来首次以超百亿港元大手笔投资本地地产。不久后,长实集团又投得香港岛南区黄竹坑地铁站第三期物业发展项目,估值在360亿港元左右。
最近一年,长实集团在香港密集拓储,已经通过不同渠道增加4幅地皮用作房屋发展,涉及地价共约173.8亿港元。
但在中国内地市场,长实集团表现并不积极。2021年下半年以来,内地房地产市场下行,土地价格下跌,拿地难度下降,被很多手握现金的港资房企视为优质的拿地窗口期。恒隆集团董事长陈启宗近期就在业绩会上说,如今内地房地产企业中有很多在财务上比较困难,这反而可能成为恒隆买地较好的机会。
香港郑氏家族旗下的新世界集团更加积极,在2021年年初选择把新世界中国地产有限公司总部落户在了广州,释放了将重仓内地项目的信号。去年9月,新世界中国地产宣布投资70亿拿下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夏街村旧村全面改造项目,拟打造总部经济区、金融集聚区与美食休闲街区,引入K11集团旗下品牌、瑰丽酒店等。
嘉里建设、瑞安、香港置地等港资房企,都在近两年拿下地价超百亿的大项目。比如2020年新冠疫情刚刚发生时,香港置地就以310.5亿的价格拿下上海徐汇一宗综合体地块,以内地总价排名前列高的大手笔,展现了重仓内地的决心。
但被问及投资内地的问题时,“长和系”掌舵人李泽钜仅在2020年时表示,长江实业一直持续有投资内地,未有离开内地市场,所以谈不上重返。但截至目前,“长和系”没有过大手笔的投资动作。
李嘉诚家族的“长和系”要重回内地投资房地产已不是易事。过去十年间,伴随着李家不断出售内地资产,他们已陷入巨大的囤地争议。
2020年9月23日,成都高新区财政金融局向区内各金融机构下发通知,要求禁止向和记黄埔地产(成都)有限公司提供新增融资、贷款,以及为其进行重大资产重组提供帮助,原因是该公司存在捂地、捂盘的不良行为。尽管当时长实集团回应称,和记黄埔地产有限公司已并非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之附属公司,集团并不存在囤地的情况。但后来外界发现,长实只是于几个月前出售了和记黄埔地产成都公司,而成都高新区的处罚针对的就是原股东的捂盘行为。
不仅是在成都,在上海的真如副中心,2006年长实集团以底价22亿元获得启动区A3-A6地块,平均楼面价仅3055元/平方米。项目在拿地后,直至2009年方才开工,2013年首次推出700套住宅,2016年又加推了500多套住宅,直到近年该项目还有住宅出售。十几年时间,上海的地价和房价都天翻地覆,整个项目的估值接近200亿,漫长的开发周期让长实多次陷入囤地质疑。此外,在北京、广州、重庆、惠州、东莞等地,长实集团及和记黄埔在内地具有代表性的十多个楼盘,开发时间都超过了10年。
而从“长和系”近年的动作来看,他们更倾向于去地产化、多元化、全球化的投资。在新一轮的资产挪腾中,从英国市场套出的现金,又将被“抄底王”李嘉诚投向何方,尚有待时间解答。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