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2024年20件民生实事最新进展情况

搜狐焦点保定站 2024-06-28 17:46:07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我市20项民生实事已完成2项,其它18项正在积极推进。

据悉,截至目前,我市20项民生实事已完成2项,其它18项正在积极推进。同时,已搭建运行的保定民生实事数字化管理平台,较好地实现了“一图、一码、一指数”的管理功能,“一图”,即将20件市民生实事项目进展全部上图,通过APP或者小程序应用,可一键查看民生实事位置、状态、进度等,让群众“看的到”;“一码”,即扫二维码进入后可以直观了解项目的基本信息、完成进度等;“一指数”,即根据自身的体验度、获得感,群众可通过线上方式反映对民生实事的满意度。

2件已办结的市民生实事完成情况:

一、提高公立幼儿园托育服务能力。年内主城区有条件的公立幼儿园开设托班,各县(市、区)、开发区至少新增1家公立幼儿园开设托班,全市公立幼儿园开设托班年内新增40家以上;鼓励支持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采取自办或联办的形式开办托育机构,年内新增5家以上。

牵头单位:市卫健委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落实情况:一是公立幼儿园开设托班。各县(市、区)已组织辖区内具备条件的公立幼儿园开设托班,并已完成申报和审核工作。全市22个县(市、区)已完成40家公立幼儿园开设托班,已开展托育服务。二是持续推进用人单位办托育。保定市妇幼保健院托育中心、河大幼儿园、乐凯幼儿园、中国人民解放军31677部队幼儿园、蓝天幼儿园已开展托育服务。

通过政府组织引导开设公立托班,进一步规范了婴幼儿照护服务行业,实现了普惠性托育服务的多渠道发展,有效降低了3岁以下婴幼儿入托费用,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托育服务需求,契合了国家大力倡导的二胎(两孩)生育政策,为战略国策的实施落地提供了具体有效的措施保障。

二、改善交通拥堵。对主城区29个交通易堵路口采取“借道左转、非机动车路口左转、调整绿化带增加通行空间、增设可变车道、增设信号灯”等方式进行治理改造,对学校、商超等周边交通易堵点段因地制宜完善设施、加强管理,缓解拥堵,有效解决行车难问题。

牵头单位: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市公安局

落实情况:主城区29个交通易堵路口改造,已完成东三环与天宁路口、东三环与文兴路口、乐凯大街与恒源路口、乐凯市民中心南口等29个交通易堵路口改造任务。

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交通易堵路口问题,市执法局会同市交警支队,通过优化路口交通线施划、调整信号灯配时、实施路口合理化改造等措施,实现了以“微创”治“拥堵”、以“微创”促“循环”的目的,减少了拥堵路口车辆等待时间,提高了车辆的通行效率,减少了交汇车辆冲突点,降低了交通事故发生概率,为群众顺畅通行提供了安全保障,进一步提升了城市整体形象,为打造车通路畅的品质生活之城贡献了力量。

18件正在推进的市民生实事进展情况:

一、实施医保便民惠民工程。提升在职职工、退休人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门诊统筹待遇,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年内8000家定点医药机构实现医保刷脸结算服务,提升参保人员就医购药便捷度。

牵头单位:市医保局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落实情况:“提升在职职工、退休人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门诊统筹待遇,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截至目前,此项任务已完成。自2024年1月1日起,在职职工基本医保普通门诊统筹报销比例由50%提高至60%,退休职工报销比例由60%提高至70%,居民基本医保普通门诊统筹报销比例由50%提高至60%,切实增强了参保人员门诊保障效能。

“年内8000家定点医药机构实现医保刷脸结算服务,提升参保人员就医购药便捷度”,截至目前,经动态核查,全市范围内已布放部署医保刷脸终端的定点医药机构共8134家,已产生刷脸结算数据的定点医药机构7827家,占比97.8%。下一步,将继续加快推进医保刷脸终端的布放部署,推进开通医保刷脸结算服务功能。

二、实施医疗便民工程。全市三级医疗机构实行无假日全流程门诊,产科、儿科开放夜间门诊,延长服务时间;在市直和驻保省直医疗机构新增1000张免费轮椅;市第一中心医院、市第二中心医院、市第二医院、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和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实行急诊急救“先诊疗后付费”,提升群众就医感受。

牵头单位:市卫健委

责任单位:有关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落实情况:市卫健委于2月8日印发了《保定市2024年医疗便民工程实施方案》,制定了具体落实计划和责任清单,实行“周统计、月报告、季通报”工作机制,并将工作成效与医院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等挂钩,强力推进工作落实,着力提升全流程服务质量。一是推行无假日门诊、夜间门诊服务。全市共有市第一中心医院、市第一医院、市第二医院、市第二中心医院、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市妇幼保健院、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省第六人民医院等8家三级公立医疗机构,截至目前,通过采用轮班制度,已全部实现无假日全流程门诊服务,确保患者在周末、节假日期间能够享受工作日同质化的检查检验诊疗服务。市第一中心医院、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市第一医院、市第二医院等4家医疗机构产科、儿科已实现门诊夜间开放,结合实际弹性延长服务时间,方便上班、上学人群看病就医。二是开展助老、助残暖心服务。各市直和驻保省直医疗机构新增1000张免费轮椅。目前,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保定市人民医院、保定市中医院、广安门医 院保定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已经达到配备任务目标,其他医院目前正在走采购程序。三是推行急诊急救“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目前市第一中心医院、市第二中心医院、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3家医疗机构已实现急诊急救“先诊疗后付费”服务,保定市第二医院和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正在推进中。

三、开展幼儿园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假期托管。在主城区公立幼儿园全部开设3—6岁幼儿寒暑假看护服务,在主城区小学、初中选择15所以上学校开展寒暑假托管试点,帮助双职工家庭解决假期幼儿和低龄学生看护问题。

牵头单位:市教育局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莲池区政府、竞秀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

落实情况:市教育局已制发《保定市教育局2024年幼儿园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假期托管工作推进方案》,并从实施范围、托管时间、报名方式、服务内容、服务人员、学生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明确。寒假期间,在广泛征集家长需求的情况下,已组织主城区12所学校开设15个托管班开展免费托管服务,96名教师参与服务,托管学生273名。

四、扩充学前教育公办园资源。全市2024年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7所,新增公办幼儿学位4500个,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60%,稳步提升学前教育公办率。

牵头单位:市教育局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落实情况:全市2024年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7所,其中新建幼儿园11所,改扩建幼儿园16所,建成后将新增学位4500个。11所新建幼儿园已全部开工建设,其中,累计主体竣工10所,在建1所;16所改扩建幼儿园中,累计投入使用4所、主体竣工6所、开工在建2所,剩余4所正在办理前期手续。

五、继续新改扩建各类学校。全市新、改扩建学校25所,年内全部开工,增加学位12620个,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牵头单位:市教育局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落实情况:截至目前,累计开工建设21所,正在办理前期手续4所。

六、学校操场向社会开放。推动主城区30所中小学和6所驻保高校操场寒暑假期间对社会开放,助力“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建设。

牵头单位:市教育局

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财政局

落实情况:市教育局正在按照已制发的《保定市教育局2024年学校操场向社会开放工作推进方案》,对已确定开放学校的操场进行维护。寒假期间,主城区30所中小学和6所驻保高校操场已向社会开放。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在暑假期间,充分利用已向社会开放的学校操场,助力“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建设。

七、增设全民健身场所和设施。在主城区新建15个笼式篮球场或足球场,在公园、社区配建100个围棋(象棋)桌,满足群众多元化健身需求。

牵头单位:市体育局

责任单位: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市财政局、莲池区政府、竞秀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

落实情况: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围棋(象棋)桌100个,笼式篮球场4个,剩余11个笼式篮球场正在建设推进。

八、继续推进“书院之城”和“书香保定”建设。依托城市书房、公园绿地等,在主城区打造10处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融合提供图书阅读、艺术普及、展览展示、文化沙龙等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

责任单位: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市财政局、莲池区政府、竞秀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

落实情况:截至目前,累计完成书院22座,完成率88%;累计完成新型公共文化空间5个,完成率50%,其余点位建设均在有序推进。

九、继续打造“博物馆之城”。全市新增10家博物馆,使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

责任单位:莲池区政府、竞秀区政府、徐水区政府、满城区政府、蠡县政府、高阳县政府、唐县政府、河北大学

落实情况:截至目前,累计完成莲池区半俗斋博物馆、保定市蜜蜂博物馆、河北大学博物馆、保定市满城区航空博物馆等6家博物馆建设,剩余4家博物馆正在有序推进建设。

十、拓展主城区停车资源。开工建设第一中心医院停车楼项目;在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周边建设完成500个以上停车泊位;升级完成保定市智慧停车管理V2.0平台;在出入高频、车辆密集的封闭停车场开展“先离场后付费”试点,提高停车位利用率,缓解停车难问题。

牵头单位:市停管办、市数投集团

责任单位: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市资规局、莲池区政府、市国控集团、市城投集团

落实情况:市停管办牵头,目前正在从三个方面重点推进。一是第一中心医院停车楼。该项目涉及武警支队、河北大学和10户商业门脸拆迁及土地收储等工作,目前正在逐项协调解决。同时,市停管办正在与市资规局沟通协调,尽快将土地性质调成停车场用地。二是在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周边建设500个以上停车泊位。目前市执法局正在对儿童医院南侧儿童公园543个停车泊位的建设概算进行调整,待调整完成后履行资产价值评估、特许经营权经营出让等程序。三是保定市智慧停车管理V2.0平台升级。智慧停车管理V2.0平台软件建设:目前正在从中交设计院和中科设计院两家设计单位中比选,市城管执法局正在组织履行招标程序,预计7月底完成项目设计工作。停车场硬件建设:目前市停管办正在牵头对拟纳入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停车场地的车位数量、规划布局、终端接口等具体硬件设施基础信息进行摸底,待7月份数据摸底完成后,即可与软件平台进行链接调试,实现智慧停车管理。同时,“惠保定”APP停车前端功能已开发完成,目前正与科拓经营的一家商业停车场开展初步合作,已具备“先离场后付费”技术对接条件,6月30日左右将在该试点停车场率先实现“先离场后付费”。

十一、优化设置公交线路和公交站亭。统筹考虑主城区回迁安置区及新修道路,对3—4条公交线路进行优化调整;在主城区新建100座新型公交站亭,增加便民服务功能,满足群众公交出行需求。

牵头单位:市公交公司、市文发集团

落实情况:截至目前,市公交公司已完成两条线路的调整或开通。一是优化延伸11路至恒昌路,完成对西二环、七一路以西区域的竞秀学校、金茂悦小区、府上小区等区域的线路覆盖;二是将已开通的58路公交进一步覆盖延伸到富昌路、西二环,提升了西南部城区至中心城区的交通便捷性;三是本月新增将21路延伸至东石桥,同时调整了36路走向,使线路服务面更广、覆盖面更大。以上4条公交线路调整后,增扩了公交线网服务人群,群众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数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主城区新型公交站亭累计建成42座,本月底前将再新建完成天鹅路12座站亭,力争10月份全部完成。

十二、完善充电设施。在主城区居民小区配建机动车充电桩1000个,非机动车充电桩25000个,新建换电柜200个,缓解居民机动车、非机动车充电难问题。

牵头单位:市住建局、市发改委

责任单位:市消防支队、市供电公司、莲池区政府、竞秀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

落实情况:主城区居民小区年内共配建非机动车充电桩25000个,其中,莲池区配建13000个、竞秀区配建10000个、高新区配建2000个。经摸底统计,主城区住宅小区共1639个,涉及电动自行车42.5万辆。截至目前,累计完成12190个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口)、150个换电柜。下一步,结合小区居民需求和用电安全,将继续配套安装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口)、停车棚和电梯阻车器等设施。

机动车充电桩配建工作,市发改委经调研布点,截至目前累计完成774个。下一步,将重点在东百楼家园等返迁安置住宅区进行布点安装。

十三、继续实施便民市场改造提升。完成风帆路便民市场、巨力新城便民市场、瑞祥便民市场、朝阳新农贸和丽景蓝湾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打造更加便捷的社区生活圈。

牵头单位:市商务局

责任单位:莲池区政府、竞秀区政府、徐水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

落实情况:目前已完成巨力新城便民市场、丽景蓝湾农贸市场、瑞祥便民市场3家建设,剩余2家便民市场改造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十四、完善公交专用道设置和管理。设定主城区东风路、七一路、朝阳大街、长城大街部分路段为公交车专用道试验路段,扩大公交车道车辆通行种类,建设公交车道智慧管理系统,提高公交车运行效率。

牵头单位:市公安局、市公交公司

责任单位: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市财政局、市资规局、市交通局

落实情况:截至目前,一是已完成东风路、朝阳大街公交专用道加多乘员车道标线施划和标志安装;二是已完成七一路、长城大街口公交专用道设置规划;三是公交专用道违法抓拍设备,东风路、朝阳大街相关设备正在安装调试中,七一路、长城大街安装位置已全部选定。

市公交公司负责公交车道智慧管理系统的搭建,包括公交车道智慧管理平台及698台车载设备。5月份,百度公司通过车载设备路上系统数据传输测试,正在对系统技术逻辑架构进行重新设计,待百度公司内部技术评估报告出结果后,再据此进行下一步设备测试。

十五、打造老年助餐服务网络。在主城区建设50个老年助餐点,其中,莲池区25个、竞秀区20个、高新区5个,满足老年人就餐需求。

牵头单位:市民政局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莲池区政府、竞秀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

落实情况:市民政局牵头,指导三区推进老年助餐服务网络建设。截至目前,累计完成10个,其余40个正在按照方案要求推进建设。

十六、扩大“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范围。在107项套餐基础上,继续梳理高频办事场景,新打造10个“高效办成一件事”套餐,持续提升企业和群众获得感。

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局

责任单位:相关市直部门

落实情况:市行政审批局统筹推进打造10个“高效办成一件事”套餐,其中,“工程建设涉及城市绿地、树木审批”和“放射诊疗项目建设”2项套餐正在测试接入保定政务服务网系统的功能;与市教育局、市交通局就“幼儿入园”、“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等“一件事”套餐正在进行深入对接,推动事项尽快上线应用。同时,市行政审批局前往浙江衢州市等地进行考察,学习“高效办成一件事”先进经验,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努力打造契合群众需求的套餐结构,加快推进服务事项上线落地。

十七、建设网络订餐“互联网+明厨亮灶”。推动100家餐饮单位后厨进行实时直播,保证消费者知情权和监督权,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落实情况:市市场监管局正在推进各项前期工作,目前已印发《网络订餐“互联网+明厨亮灶”工作推进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将工作分解到月,倒排工期、稳步推进。经与美团、饿了么网络订餐平台进行沟通,已确定饿了么平台支持接入入网餐饮单位后厨直播信号,并提供后厨直播技术支撑。同时,市市场监管局也在对主城区内入网餐饮单位进行摸底排查,了解辖区入网餐饮单位的基本情况,以商业综合体为重点积极开展宣传发动工作,鼓励和支持辖区内的餐饮服务单位参与入网餐饮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推动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

下一步,将以商业综合体为主,督促入网餐饮单位加强线上、线下公示,严格制度建设和从业人员管理、设施设备维护管理,达到“清洁厨房”标准,为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十八、巩固提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成果。健全救治救助工作体系,加强社会层面筛查,规范在管患者随访,优化医保政策,落实资金保障,动态掌握三级及以上患者信息,实现三级及以上患者“三个100%”目标要求(确保纳入对象符合救治救助条件率100%,治疗规范率100%,资金规范使用率100%)。

牵头单位:市委政法委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卫健委、市司法局、市民政局、市医保局、市财政局、市残联,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落实情况:市委政法委联合市公安局、市卫健委、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医保局、市残联等部门于4月9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的工作方案》。根据方案要求,市委政法委牵头抓总、统筹协调,市县两级通过成立专班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进行推进。一是健全完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成员单位联系人、月报告、定期研讨会商、三级及以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双向通报等工作机制,依据职责分系统指导各县(市、区)同步落实社会面筛查、患者随访评估、医保救助政策优化及相关资金保障各项具体举措,持续强化全市救治救助工作体系。二是卫健部门着力推动执业医师专业队伍建设、患者随访服务、对口帮扶、精神卫生知识宣讲,职业(助理)医师、患者报告、规范管理、规范服药等指标均达到国家统一要求。公安会同卫健部门动态关注三级及以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情况,强化基层所队作用,定期分析研判,防止发生影响恶劣的肇事肇祸案件。三是残联、民政部门持续开展患者帮扶救助工作,今年以来累计发放托养、服药补贴55万元,向低保、家庭困难精神残疾人员月发放救助资金370余万元,符合残疾人“两项补贴”条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全部落实护理生活补贴。工作中,发现流浪乞讨人员中疑似精神障碍患者4人,其中送返原籍1人、定点医院救治3人。目前,全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有序推进。

来源:人民保定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